书摘——《冯唐成事心法》

做一个真猛人

其实真猛人和假猛人,无非三方面的大差别。

  1. 看他的凶猛、他的强是对自己,还是对他人。真的猛人,是对自己。他对自己狠和严的程度,要永远多于对其他人的。

  2. 从事情来判断。真的猛人,他的凶猛和决绝是对事的。在短时间内事大于人,先把仗打赢,再判断是谁的功、谁的过。而假的猛人,他不是对事,而是对自己爽不爽。这件事只要他爽,就认定别人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去做。其实这种猛,是把自己搁在了事之前。真的猛人是把事搁在人之前。

  3. 真的猛人和假的猛人追求不一样。真的猛人都是说,他有多自律、严谨,多少年如一日,一直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。可假的猛人,你会听见他说,他牛,他有多牛,他就比你牛。

做自己熟悉的行业

战场就是商场,商场也是战场。从商业角度来讲,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是主,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是客。真正做得了主的人,是非常了解本行业的人,是一刻不停地洞察行业现在的变化、未来的趋势,不舍昼夜挖宽“护城河”的人。把你的优势变大,弱点变小,就是所谓的“护城河”。

你仰仗的是你的学习能力,了解一百个关键词,和三到五个专家深谈,找三到五本书细看,这些都是你入门诀窍中的诀窍。

入门,进阶,登顶,没有十年以上,你是绝对做不到的

如何对待妒忌和贪婪

努力并不是为了完完全全去掉人性,去掉贪婪和妒忌,而是要守住底线。你可以妒忌,可以贪心,但是你不能害别人。这是在处理妒忌和贪婪上的底线——不害人。

如何战胜自己,战胜逆境

当年我在华润集团时,有个不成文的规定——推功揽过。把功劳推给其他人:“这件事做得好,其中有你更大的功劳。”一旦出现问题,这个级别的最高责任人首先要说:“这件事我负责,是我考虑得不周全。”之后再说:“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二三四个内因和外因……”从表面来看,这只是表述次序的不同,多数人是先辩解理由,再说自己可能也做错了一点点,但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多做推功揽过,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,你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。

千万要珍惜逆境时能闲下来的时光,给自己充充电,将来杀出去,你会更有劲儿。

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维

引用一下曾国藩的话:“凡善弈者,每于棋危劫急之时,一面自救,一面破敌。”善于下棋的人,棋的局势已经很差了,除了活下来,还要想想如何能进攻,不能只是防守。“往往因病成妍,转败为功。善用兵者亦然”,往往因为生病而变得更漂亮、更强壮,转败为功,善于打仗、善于做事的人就会这样。

真正的高手,都有破局思维。真正的猛人,坚信事在人为,因为逆境也能迎风招展、逆风飞扬。

麦肯锡的信任公式

你能挣钱的时候,你觉得你不该挣,你没挣,所以之后,我会让你挣到更多的钱。一个能够把其他人的利益,特别是生命中贵人的利益,放在自己利益之前的人,一个能拎得清的人,往往会走得更远。说白了,所有的便宜都被你占了,人家凭什么跟你相处?如果你把自己利益的很大一部分给了别人,那别人会越来越多、越来越长时间地希望跟你相处。

CEO的工作是什么

曾国藩说:“专从危难之际,默察朴拙之人,则几矣。”选择在危难的时候,默默观察哪些人能做到朴实厚道,这正是识别人才的好方法。 “老实和尚不老实”,这是我常说的、古龙小说里的一句话。貌似忠厚老实的人,其实内心鸡贼得很。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。 没有什么人的脑门上大写一个“渣”字,在确定一个人的基本素质,确信其靠谱程度之后,如何辨识他的心性修为?要等到重要节点,“Moment of Choice”,关键时刻。为什么我常说“宁用朴拙君子,不用聪明小人”?因为危难之际,朴拙之人最靠得住;聪明人会多想,会油腻,会撒谎,会逃跑,会给自己找借口,也就是靠不住。剩下的朴拙之人,有可能站在你旁边,一直陪你度过最艰难的时刻。 为什么要找关键时刻,平常为什么不容易看出来?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。平常,大家都可以做谦谦君子,都可以把事情做得漂亮,既然市场好,你分一点我分一点,大家都有饭吃。只有到了关键时刻,才能看出来,哪些人是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的朴拙君子。 最后,关键时刻看朴拙的人,怎么判断他们?用我前面讲的信任公式,信任=(可信度×可靠度×可亲度)÷自私度。你用这个信任公式,看这个人是不是万事都从你的角度想,是不是在你倒霉的时候还能陪你抽根烟、喝杯酒,是不是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公司的利益、团队的利益甚至你的利益之后。 如果你能找到在关键时刻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的朴拙君子,而且这些人愿意跟着你同甘共苦,恭喜你,请善待他们。

高级领导的关键点

我坚定地认为,人先于事,宁用朴拙君子,不用聪明小人。当然要有业绩,但是要先讲价值观。在华润有这么一句常说的话:“业绩不向辛苦低头。”什么意思呢?每个人都辛苦,你光跟我讲说,你多苦多累,你干到多晚,你熬了多少个夜,你如何累到身体不行,等等,但是如果你没有业绩,没有成果,不好意思,我不能向你的辛苦低头,不能认同你的辛苦。 但是后面还有一句:“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。”如果你丧失底线,获得了业绩,这个业绩不是我们要的业绩。如果不能坚守“业绩不向辛苦低头,价值观不向业绩低头”,会出现什么?一个团队里就会有相当比例的小人——很能干但是品性不好的人,他们会不惜使用降维攻击。 我的作家朋友大刘,在《三体》里说过“降维攻击”。小人能够降维去打击,你有道德,他没道德,你站着,他趴下,你要遵守规则,他不遵守规则,那这个被降维打击的人就占据劣势,去降维打击的人就有优势。如果说只强调业绩,不强调价值观,时间长了,你会发现一个团队里一定有相当比例的小人。业绩文化越强,小人使用降维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,这样的团队成就的事功越来越大,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。战车被能干的小人们绑架,时间就会变成我们的敌人,翻车的风险与日俱增。 在末世,成事的人容易追求速效,容易忽略对于朴拙君子的培养,容易向聪明小人和降维攻击低头。这种心态和做法也加速了末世的败亡。曾、张、左、李这四大名臣,造就了晚清的中兴之后,再也没有出现这样成事的人,大清朝很快就在内忧外患中烟消云散了。刚才曾国藩讲的事大于人、业绩大于价值观的用人原则,或许在他去世之后对晚清的速朽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开会

如果大家都进入话痨和情绪化的状态,特别是有很激烈的情绪状态,我的建议是停止会议。没有什么是睡觉不能解决的。明天再讨论争执的这些点,百分之九十的争执点已经没了,甚至百分之百的争执点已经没了。我们只是太累、太情绪化了,只是为了争论而争论而已。情绪管理非常重要,我们都还是人。

要利用“庸众”的无知

众情管理是什么?即如何更好地管理大家的情绪。曾国藩说:“愚民无知,于素所未见未闻之事,辄疑其难于上天。”老百姓愚蠢、无知,在他们过去没有看过、听过的事情上,他们会认为这些事情像上青天一样难。“一人告退,百人附和”,愚民中有一个人说,不干了,不跟你玩了,赶快跑,吓坏了,那一百个人就跟着跑,跟着认同,“其实并无真知灼见”。“假令一人称好,即千人同声称好矣”,反之,有一个人说好,你也会看到有一百个人,甚至几百个、上千个人跟着往前走。表面上这句话的意思是,群众无知,只会盲从。实际的意思是,一个好的领导,如果他能掌握时机,在合适的时机振臂一呼,就能够起到以一当十、以十当百、以百当千的作用,这就是精英的素质,也是领导的艺术。庸众无知,是个事实。这个事实,常常令人悲哀,也常常被各种领袖人物利用。你不洗他们的脑子,别人也会洗他们的脑子。曾国藩这句话,如果用来作恶,常常能做成大恶;如果用之行善,也能做成大善事。

变革管理:以不变应万变

变革管理的另外一面:以不变应万变。其实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,百分之八十的情境下,最好的变革管理是不变,以不变应万变。听上去是个悖论,但是你在不变的前提下,维持和保护固有的东西,并且改善相应的不足——“开着车的时候换轮胎”,在很多情况下,是可以应万变的。变革管理,如果切一刀,一个维度是变革制度,另一个维度是变革人。关于这两个维度,曾国藩有句话——“先哲称‘利不什,不变法’,吾谓:人不什,不易旧”。意思是,先哲说,如果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去变法;如果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,或者说,新人没有比旧人好十倍,这种情况下,不换人。这两个维度看似简单,但无论是生意模式,还是做生意模式的人,这两个合在一起,差不多就是一个能成事的组织的最重要的部分。

如果真要变,认清主要问题,分析好左左右右前前后后。问题的根源是什么?我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,有哪些方案?哪些方案有什么样的好处和坏处?主选方案是什么,备选方案是什么?推进这个方案有什么样的路线图?中间可能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?我有什么样的应急预案?……把这些东西完完整整地想清楚想明白,然后狠狠去改。必须强调一点,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准备,特别是充分准备克服困难,把困难想象得比你想象的再多两倍、五倍,甚至十倍。

变革管理的另一面,一种看似悖论、但是更有效的方式,是以不变应万变。没有十倍的利益,不需改革制度;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,或者新人没有好过旧人十倍,不要淘汰旧人。这句话偏保守,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两个残酷的事实:从长期看,需要变以及真正能变的法,并不多;从长期看,真正能更好用的人才,并不多。

怎样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

在职场里,招人喜欢的方式挺多的。某些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方式,到最后也不见得成,不能持久。合法、合理且能成事的,有一条明路,但明路很有可能不是一条,我先指出这一条。一条我从曾国藩和我自己的经验中体会出来的路:两“心”——一是诚心,二是虚心。

再举个小例子,职场里经常会遇到的,很重要的老大、CEO没有时间怎么办?我初入职场的时候也常会遇到。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咨询顾问,CEO没有时间给我怎么办?我说:“那咱们吃早饭吧,您没有时间吃中饭和晚饭,我跟您吃早饭吧,反正早饭是在酒店里吃。”他说:“早饭我也定了,我有个早餐会。”我说:“那一块儿去遛遛弯儿,咱去跑个步,散个步。”估计这个时候,有些CEO可能要和其他女生一起散步,说还是没时间。我说:“我送您去机场,或者我去机场接您。在机场来回的路上,我就可以跟您聊清楚了。”在我工作的前三年,我至少因为这些情况,多去过二百次机场。

如何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

推功揽过。对于真的是帮你的人、团队,把功给人家。但前提是所有的大过你必须自己担,这样才能保证你将来成名成家的可能性会大一些,不要一时之名。我还是做到了推功揽过,在多数情况下不是为了我的名声而使劲辩驳。不揽不该揽的功,不推不该推的过,该我认的我就认。

曾国藩也说过类似的事情:“功名之地,自古难居。”有功的、有名的地方,自古就很难待。“人之好名,谁不如我?”大家都喜欢名,跟我一样。所以你看曾国藩也很坦诚,认为自己是好名之人。“我有美名,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。相形之际,盖难为情。”我有了好名声,一定有人受着不好的名声或名声不如我的。相形之下他就会不开心。曾国藩是明白人,并不是一个闷着头打仗的武夫。权、钱、色,谁都想要,得到的人开心,这是人性,没得到的人失望,这也是人性。你做成了一件事,获得了名声和利益,那么必然有失败的人失去了这些东西,他们说一点小话、捅一点小刀理所当然,就受着呗。

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心机

数理化我考试能考得很好,但是考完后都还给老师了,能记住的特别少。其中一个印象最深刻的,是初中物理讲热学,如果一壶开水的热能能够全部转化成动能,这个动能能把一头骆驼从地面提到四层楼。为什么我对这个故事印象如此深刻?因为我在管理工作中,无数次发出类似的感叹:如果团队能够齐心协力做事,你会发现,似乎很弱的团队也能做出极其伟大的事,就仿佛一壶开水的力量,把一整头大骆驼从地面提到四楼。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,东南西北,以弱胜强,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……之所以能成事,核心原因除了领导人及其战略修养,就是团队能够齐心协力,劲儿往一处使。但可惜的是,你也会看到太多的无奈,手里一把好牌打烂掉。当然,你也会发现有人弯道超车,战胜行业霸主,用三流人才取得一流业绩。

团队不能齐心协力,原因可能有七八个方面,具体的有十来个,这里不能全面展开,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际交往中的内耗。一壶开水的热能转化成动能,转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,甚至百分之十。你扪心自问,一周工作五天,每天工作八小时,有几个小时是在创造价值?休假时间一长,你惊奇地发现,公司没有你照样转,对不对?而且人和人还可能因为心机互相伤害,这是物理世界里不会出现的。物理中效率从零到一,不会是负数,但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的。你可能慨叹过,如果没有某个人,公司里有些事能干得更好,对不对?这说明在团队里,他不仅没有创造价值,还在破坏价值。

作为一个要成事的修炼者,尊重“人是不同的”的事实,不要妄图改变每个人的想法,不要妄图在每一件事上都能达成共识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让不同人的不同心眼和心思,特别是那些负面的心眼和心思,影响到自己。比如,对我来讲,对我哥和我姐来讲,就是不能因为我妈的心眼和心思,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心情。我妈有一个神奇的能力,她自己烦了,就跟我们三个人每人说一遍,然后我们三个人都烦了,她自己开心了。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。

交友的标准

有一次访谈,记者问我:“您喜欢什么样的女生?”我反问说:“过去还是现在?”他说:“过去呢?”我说:“我喜欢爱笑的。”他又问:“现在呢?”我当时直接回答:“不挑我毛病的。”不管这个女生长得多寒碜,只要不挑我毛病,我们就可以在一起。人总是矛盾的,既想成事,又不想身心受煎熬。有些人认为好爱不为难,有些人认为不为难不是好爱。做人真是很难。争取有几个挑你毛病的朋友,也争取有几个一直不挑你毛病的朋友,或许是一个平衡的解决之道。

职场中最重要的品质

无论你从事哪个行当,“敬”,用一个常用的词语来概括,就是“慎始敬终”。“慎始”,如果没有想清楚,就不要开始;“敬终”,就是一旦做了,扎扎实实地落实,从头做到尾。我总是对团队说,你们都是聪明人,受过很好的教育,哪怕你们拍脑袋,都有可能得到百分之八九十正确的答案;但是拍脑袋,保证不了落实;对聪明的年轻人,我只要求一个,落实。

做个老实人

做个老实人如果想成事,有一个原则一定要遵守,那就是:在世界上、在地球上,老实修炼,老实做事,在任何时候都做个老实人。可能有人会说,过去《孙子兵法》讲“兵者诡道也”,就是打仗要出奇兵,要尔虞我诈,要不讲道理。商场如战场,就应该出奇兵,讲诡道,不诚信,然后才有可能赢。我在地球上活了五十年,学商业、做商业也超过了二十年,也看过一些商战小说,我不得不说,在商场,说到底还是要靠诚信,时间长了,可靠的人还是比不可靠的人拥有得更多。

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?是没耐心、没有恒心,不尊重商业规律,总认为我可以乘风而起,捞一把就走。不耐心营造商业模式,不孜孜以求现金流为正,不孜孜以求经营现金流为正。一直醉心于讲故事,忽悠一轮融资,再忽悠一轮融资。如果总这么做,很难长久。

成事的标准是什么

成事的标准是什么 总说“成事”,那成事的标准是什么? 在历史上,很多人物,例如诸葛亮、岳飞、文天祥,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,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,最后都失败了;但是过了几百上千年,你会看到,他们的精神是有可贵之处的,有不朽的地方。那,到底什么算成事?应该在多长的时间轴来看这个成事?应该从哪些维度来判断是否成事? 第一,成功不等于成事 成事跟成功是有区别的。成功不等于成事,成事不等于成功,因为以下三点。 1.成功不可复制。我认为成功涉及太多的因素,它是一个无常是常最后形成的结果,这个结果很难在事前预测。你最后成功了,你说,“因为我成功了,所以我之前做过的一、二、三都是对的”,这个逻辑不成立,因为你在做一、二、三的时候,你并不能确定能成功。我们可以讲,因为我修行成事,我做了一、二、三,所以我成功的概率会增加一些,所谓成事在人,成功在天,成功不可学,成事可以修炼。 2.成功虽然不是成事,成事也不是成功,但是大家都想要成功。成事修行得好,成功、持续成功、持续成大功的概率会明显增加。 3.只讲成功,不一定是好的一生。你成功因素里边有太多天命,有太多老天帮你的地方,但是你看不到,在那个节点,你很有可能忘记自己是个什么人,忘记自己有多少能力,忘记天命不是一直持续的。持续的成功有可能让一个人自高自大,最后再往前走两步,劈你的雷可能就在路上了。所以,一直成功,不一定是好事,但反过来,如果成事、一直成事、一直成好事,那一定是不错的一生,你一生只成就一些小事,也是好的一生。

像诸葛亮、岳飞、文天祥,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,但是他们确实是不朽的,失败也可以很伟大,为什么?因为他们那些精神,他们做的那些事情,如果天命给他们,如果换一个环境,一些其他的关键要素产生改变之后,有可能会成就一些非常伟大的、好的事,所以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。如果我们不尊重这些伟大的精神,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油腻,失去很多能够成就事情的机会。道理是这样的,充分但是不必要,必要但是不一定充分,这是一个逻辑问题。

曾国藩曾经跟李思清说:“我辈办事,成败听之于天,毁誉听之于人。”成和败,这是有天命在,夸和骂,这是别人的说法,我们能管的是什么?“惟在己之规模气象,则我有可以自主者,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。”我做我自己的事情,我可以做主,我们需要担心的是,从我的、团队的角度,是不是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是非、效率、战略、战术,我们是不是尽心安排了?一旦是非、效率、战略、战术都安排好了,都坚决地尽心尽力、尽职尽能去完成,其他“听之于天”“听之于人”,不因为别人的开心、恐惧、不高兴,而开心、恐惧、不高兴。真英雄不必武夫,曾国藩的大丈夫、真英雄气概,这一句表露无遗,不需要解释,大家多读几遍就好。

“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,吾辈竭力为之,成败不复计耳”。

“坚其志,苦其心,勤其力,事无大小,必有所成。”

大势不可为怎么办

事情越艰难,做事越要小心谨慎。战略重要,但是战略的实施也一样重要。我在过去的管理工作中,见过太多缺少合格战略的例子,也见过更多有好战略但是没有良好实施的例子。落实不容易,要找对人,要有胡萝卜和大棒,要及时跟踪、及时调整。曾国藩说,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就是这个意思。毛泽东说战略上藐视敌人,战术上重视别人,也是这个意思。总的来说,在大势不可为的时候,更加谨慎小心,更加抓落实。

为什么人是第一位的

“无常是常”的规律常在,个人的作用渺小,有些似乎不在此规律里的个人,也只是在各种合力下起到了棋子的作用而已。以历史为尺度,绝大多数人都是尘埃;以宇宙为尺度,我们都是尘埃。

在诸事无常、诸事不可控的前提下,渺小的个人想成事,靠什么?就只能靠人,靠团队。这是个悖论,在这个世界里,人最不可靠,但又是唯一可以依靠的。那要依靠哪些人呢?有时候你觉得人不可靠,是因为你没有靠对的人。靠什么人?不是所谓的“贵人”。人们常认为“贵人”是有钱的、有权的,其实不是的。1.要靠自己。靠训练有素的自己;靠能“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群居守口,独居守心”的自己;靠能“爱才如命,挥金如土,杀人如麻”的自己——“杀人如麻”是说做事干净利落,要有一点决策力。2.靠勤慎、笨拙而有执行力、能够成事的队伍。曾国藩说:“有操守而无官气,多条理而少大言。”有底线,没有官腔和官气;做事有条有理,但是不说大话,不会经常吹牛。成事要靠这样的团队,而不是学历好的、有权有势的——这种人不一定能呼风唤雨,即使他们能呼风唤雨,大事来了,这些人不会为你呼风唤雨。

曾国藩说:“求人之道,须如白圭之治生,如鹰隼之击物,不得不休。”白圭,是名列《史记》的大商人,其经商名言是“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”。找人的方式,要像白圭治理产业那样,像老鹰袭击食物那样,不得到,不罢休。

一旦得到了人才,“如蚨之有母,雉之有媒,以类相求,以气相引,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”。蚨是一种小虫子,传说如果取走青蚨的卵,母青蚨就一定会飞过来。“雉之有媒”,是说猎人驯养的家雉能招野雉。简单地说,你得到一个,然后让他带一些跟他类似的人,一个人带来整个团队。

当公司有了一定的规模,走上正轨之后,CEO只需要找人、找钱、定方向。找人是第一位的。

左宗棠有一次问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——最先打入太平天国的首都(当时的南京):“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?”曾国荃自述成功秘诀:“爱才如命,挥金如土,杀人如麻。”“爱才如命”,爱能够成事的人,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。做到“找钱、定方向”的CEO挺多的,但真正能做到“爱才如命”的很少。后世一直有一种说法,曾国荃只是“挥金如土”“杀人如麻”,没有“爱才如命”。但曾国藩是一直“爱才如命”,我认为这是曾国藩跟曾国荃的本质区别。曾国藩一直强调,一定要找好副手。在自己能力很强的基础上,如果能有一两个非常强的副手,不仅能帮助你成就目前的大事,而且在你身体变差、生命终止之后,他们仍能够把你未成的事情往前推。这也是曾国藩的影响力一直很大的原因。

怎样看待运气

古人总结的成功十大要素:“一命二运三风水,四积阴德五读书,六名七相八敬神,九交贵人十养生。”前三个要素一点都不涉及个人努力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